東歐火藥庫巴爾幹半島八國之旅⑨ 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古城假日出海

時間一天一天飛逝,轉眼已經來到旅程第9天。
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克羅地亞、黑山共和國、阿爾巴尼亞,下一站是用紅黃色太陽旗的馬其頓。
IMG_4770_副本

馬其頓的全名是「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中文翻譯猶自可,在希臘人心目中卻是欠缺一字皆不可。這原來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

很久很久以前希臘還是一個個城邦,最著名的是文化之都雅典,軍事之都就叫斯巴達。那時還有一個城邦叫馬其頓出了千古英雄阿歷山大大帝,今日常見英文名字「Alex」,源頭就在這裡。
阿歷山大由父王菲臘二世精心培養,五歲上馬七歲饒勇善戰,天資聰穎拜希臘名哲學家阿里士多德為師學習文學哲學律法等等,個人能力可謂天下無雙。十八歲的阿歷山大於父王遭暗殺後登上皇位,誇下海口說:凡有陸地的地方我都要去征服。
這句名言被幾百年前另一位歐洲名將古為今用東征西討建立龐大王國,他就是法國的拿破倫。
十年征戰,阿歷山大先成為希臘眾城邦統治者、瞬間再大破幾百年歷史的波斯王國,拿下了今日以色列、約旦一帶的中東地區;他又遠征埃及,尼羅河古文明王族亦俯首稱臣。最後在三十歲出頭時他已經攻至印度一帶。
傳說他拿下城池時,並不像其他征服者一樣格殺勿論,埃及法老一家投降之時他親手為法老解開繩子,表示不動一根汗毛,只求承認臣服和交稅。

另一方面,他發明了「方陣」這一種後來被希臘和羅馬也沿用的陣法:10X10為一方陣、頭幾排拿盾牌、中間拿長槍劍、最後是射箭隊伍。

然而,阿歷山大的奇蹟並不長久。十年征戰軍心並不向背。某天夜裡他一睡不起,結束了13場戰爭戰無不勝的神話,終年33歲。
今日馬其頓的旗,沿用的就是阿歷山大戰旗。因此,希臘曾經在聯合國要求禁止使用該旗和堅決今日馬其頓國名要加上「前南斯拉夫」,就是因為這歷史緣故也。
奧荷維特(Orhid)是位於馬其頓西南方小山城,屬馬其頓第八大城市,人口只有四萬人。不錯,香港隨便找一個區人口都比它多了!
IMG_4711_副本
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小山城最早有人類聚居的紀錄是公元前四世紀,傳說是阿歷山大的父親菲臘二世有份興建。古希臘人稱這裡為陽光之城,年中200天皆見陽光。山城後來受到羅馬統治,圓形廣場雖有修補,部分仍是二千年的古石。至於城內三百幾座教堂中最受遊客青睞可謂海邊的聖克里蒙教堂。
IMG_4716_副本
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IMG_4719_副本
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沿著聖克里蒙再走,便見石板街上坐滿弄潮兒。馬其頓是內陸國沒有海岸線,偏偏附近有座火山,這個淡水湖泊便成為馬其頓人假日游泳的地方。
IMG_4720_副本
IMG_4725_副本
IMG_4735_副本
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IMG_4743_副本
碧綠湖水清澈見底,海鷗和鴨子在湖面悠然自得撥出一圈圈漣漪。我坐上了小木船駛到湖中心,海天一色的奧荷維特兩岸是磚瓦片小屋,如積木一樣。山城又豈可欠缺城牆?在小屋之上巍峨山嶺的是堅居屹立多年的城牆,太陽旗雄赳赳地飄揚在藍天白雲中。
IMG_4745_副本
未幾離船上岸,腳踏的是水清沙幼,當地的居民對遊客愛理不理,享受他們的美好星期日。再往前走便是聖蘇菲教堂,這座重建九次的教堂雖只有千年歷史,第一次興建卻是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邊的時候。教堂內仍保留千年壁畫,外面則有以前的教堂遺跡供後人景仰懷古追昔。
IMG_4771_副本
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IMG_4765_副本
午飯過後,驅車趕往馬其頓首都,入黑前到達的話還可一睹市內風景。
IMG_4773_副本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 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