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China,這個詞語幾可以解作中國又可以解作陶瓷,中國人向來喜歡聲稱自己的陶瓷世界第一。在2018聖誕關西歷史旅程的時候丁新豹教授在巴士上面講起日本的陶瓷就大讚日本陶瓷早超景德鎮水平了。
之前藝術館曾經舉辦過中日韓歐陶瓷展覽,當時丁新豹教授就親身感受到三個國家互相交流技術之後的成果,認為是非常值得留意的文化交流項目。
首先教授講到日本陶瓷的歷史。
大家都知道九州會是日本陶瓷最集中的地方,當中最著名的就是「有田燒」。不瞞大家我家中的飯碗都是有田燒!至於我喜歡的還有山口縣萩燒、還有愛知縣的常滑燒。這些不同種類的日本餐具不一定都是非常和風日常生活用不到,普通的飯碗餐碟可是很實用的。
大約在400年前中日朝鮮之役,當時的關白豐臣秀吉下令攻打韓國,當時的韓國做陶瓷技術就因為這個契機來到日本。其實韓國的青瓷技術,又來自中國。現在去到伊萬里這個地方就會知道陶瓷製品的名字就用「伊萬里」這個地名為名,已經早就在歐美世界聞名天下了。
如果一定要數需要承擔中國陶瓷落後於日本的責任,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成祖後中國實施海禁。明朝的時候朝廷老是覺得敵人在北面要專注鞏固後方、南面海域卻從不重視。中國不輸出陶瓷,後起之秀日本自自然然就會填補歐洲市場的龐大需求。
到伊萬里的陶瓷投其所好贏得了歐洲買家的歡心後,中國反而有模仿起日本伊萬里設計的陶瓷了。
20世紀的日本學者、1987年過身的考古學家三上次男(みかみ つぎお)教授1969年的時候曾經有一本著作叫做「の陶磁の道―東西文明の接点 をたずねて」。三上教授提出以往稱為「海上絲路」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反而把這條貿易道路稱為「陶瓷之道」更為合適。教授同時有「中国 陶磁史研究」一書,兩者在亞馬遜日本都可以買到日文版,中文版我目前還未有發現。
丁新豹教授提到當我們去外國參觀不同的城堡或者華麗的貴族宅第的時候很容易看到歐洲貴族家都有中日陶瓷,這其實是一個「結果」:海路要用陶瓷壓倉底,船才隱重。因此那些巨型的花瓶、裝飾品、就這樣送到歐洲的國家。
其實中國17-19世紀,陶瓷僅次於茶葉輸出。茶葉怎麼看都是日用品消耗品,自然會排名第一;陶瓷已經是排名第二的商品,絲綢早就不是中國商品之中最受歡迎的東西。至於當時最受中國受歡迎的歐洲商品是什麼?大概大家想也不用想都知道自然就是鴉片造成白銀外流吧。
講起歐洲著名的陶瓷牌子有德國的Meissen、還有荷蘭的delft;當然也不會忘記了英國最有代表性的Wedgwood。可是相比起幾百年前已經有精湛技術的中國韓國和日本, 18世紀才真正掌握高度陶瓷製作技巧的歐洲實在是跑輸幾個世紀了。
———
最後我有一本關於東亞、東南亞海域的幾百年來貿易歷史的書籍推介:羽田正教授著作「東インド会社とアジアの海」。
除了荷蘭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之外,由葡萄牙西班牙開拓海外貿易市場等等的歷史都有,當中也有提及茶葉以及陶瓷。而且最重要是可以買到繁體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