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伊丹十三《歐洲無聊日記》追憶1963年八國聯軍歷史電影『北京五十五日』

說起上來很荒唐,但是對於我來說,「伊丹十三」這個名字跟「武漢肺炎」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在愛媛縣松山市的伊丹十三紀念館,我曾經看見過這本書的日文版本。

2020年年初疫情爆發前,由於工作關係跑了去愛媛縣一趟。雖然有所謂的伊丹機場,但這位集多才多藝於一身的電影監督、作家、演員、插畫家、設計師……的老家其實是在愛媛縣。也因為來到了松山市的關係,參觀了伊丹十三紀念館。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現年86歲的大江健三郎和他的好朋友—電影監督伊丹十三都是愛媛縣人。1997年伊丹十三自殺身亡後,大江健三郎有在自己的作品裏讓他「重生」過。只不過整部作品裏偏偏就沒有伊丹的夫人—著名女演員宮本信子的存在!也因此大江健三郎與伊丹十三就有了BL的嫌犯(喔,我可是很認真地說,不要笑)⋯

武漢肺炎期間由於不能去旅行,在家裏看了好多電影,其中包括1963年的大製作「北京五十五日」。

雖然一年將國,但也許大家依然記憶猶新,2020年是「庚子」年。聽說風水學上「庚子」注定沒好事,所以120年前的庚子年就有庚子事變,也就是大家熟悉不過的八國聯軍犯境、慈禧光緒倉惶出逃等千古醜事。

「北京五十五日」當中,飾演日本代表柴三郎的演員就是伊丹十三。28歲的他是著名電影導演伊丹萬作的兒子,當普通日本人還不能有能力出國旅行,這個日本人能夠參加荷里活電影,也是鳳毛麟角。

回到我手上這本《歐洲無聊日記》,講述的是1963年他在歐洲拍攝「北京五十五日」的所見所聞以及旅遊記錄。60年代的歐洲在他心目中是什麼模樣?他如何看待歐洲人的生活細節?在外國文化的衝擊下他又如何審視日本?

伊丹十三圖文並茂地介紹自己的各種想法與感受,為我們打開了上個世紀60年代歐洲各國神秘的窗扉。

書本固然幽默諧趣,但我更加推介1963年的電影「北京五十五日」:雖然說取景在西班牙,卻一點也不影響這個被稱為19世紀最慘絕人寰兼喪權辱國的戰爭的真實感。無論是宮廷爭端、醫院戰場、宮廷民居等等都有看頭。

看完電影再看這本書,依稀彷彿伊丹十三正點起香煙拿起威士忌,把他28歲那年的生活娓娓道來⋯⋯

55 Days at Peking(2.5小時足本版):

Tags: 歐洲無聊日記, 伊丹十三, 北京五十五日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 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