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陸王》我到了埼玉縣行田市忍城觀光,然後我發現了以行田市為背景的明治文學作品《田舍教師》。作者是島崎藤村、與謝野夫婦同期的田山花袋。
《田舍教師》是以實際存在的埼玉鄉下小學老師小林秀三為主角的小說。小林曾經跟作者田山花袋有數面之緣,日俄戰爭後田山再訪埼玉時驚見小林秀三新墳,在閱讀他留下的日記後創作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現時,羽生市還有男主角林清三的銅像,紀念這位明治年間貧窮的平民百姓,善良正直卻沒有好下場的現實。
《田舍教師》內容(含劇透)
《田舍教師》講述性格善良敏感的貧窮青年林清三心中理想在現實前節節敗退的悲劇故事。自尊與自卑的角力讓他屢屢受傷,但性格溫馴的他依然對生活傾住了青春的熱情。即使無法忍受絕望、悲哀和寂寞,卻明辨是非、服從命運,以勇者之心無謂無懼過上真正有血有肉的短暫人生。
林清三小時候家境殷實,父親是布莊老闆,7歲前跟父母兄弟同住在栃木縣足利。由於家道中落,8舉家搬遷到埼玉熊谷。18歲時,父親欠了一屁股債,一家人半夜臨急臨忙逃跑,最後搬遷到行田落腳。從此,林清三過着每天從行田步行到熊谷上學的日子。哥哥以及弟弟相繼因病過世後,家中只餘下形容枯槁的母親與販售贋品書畫維生的父母。
林清三要好的朋友家境都很不錯,例如荻生是餐館老闆的兒子、一起討論文學詩詞的石川機山家裡是青縞商。其他還有行田藩後代、官吏之家。可幸這些家境距離都沒有影響年青人之間真摯的友情,林清三享受着友情的滋潤,偶爾也會對同窗的妹妹動心。
可是心細如塵又敏感的林清三心底還是自卑感作祟,亦非常了解現實的殘酷。他跟好友郁治同時愛上好友北川的妹妹美穗子,可是清三考慮到自己的狀況,選擇把感情放在心底,又鼓勵好朋友追求愛情。對於郁治有風趣的父親、北川有漢學家父親、舊同學的家裏都有能力支持他們繼續升學……他心底裏只有羨慕:
「郁治心裡不時有年輕人常有的煩悶。但與清三相比,他的境遇較好,家境也算不錯,即使不參加高等師範的考試,父親也能出學費讓他去東京學習一兩年。而且身體健康、思想健全,不像清三那麼多愁善感。此番去彌勒,清三感到無比絕望,或許這是埋沒鄉下永無出頭之日的第一步。
郁治卻說:「怎麼會呢?人或多或少肯定受境遇的限制。可是只要你努力擺脫,就會有希望。」郁治的性格,由此可略見端倪。
此時的清三回應道:「你不懂被境遇束縛的恐懼才會那樣說,畢竟你有幸福的家庭。」
但是善良的青年並沒有在羨慕之餘嫌棄自己懦弱魯鈍的父母,他打從心底裏感謝父母含辛茹苦養育自己,也心痛父母讓他去羽生小學報到時付出的路費。雖然有父母的關愛,可是敏感的青年看到茶壺內破碎的茶葉、還有破舊和服改裝的羽織外套,這些生活細節總在不停提醒他「貧窮」二字,衝擊着他脆弱又有無比自尊的心靈。
盡忠職守當小學老師、內心簡單善良的林清三得到學生的愛戴。小說中出現的田中秀子是林清三的學生,透過她的眼睛讀者看到人格高尚的青年老師。這位秀子現實中亦真有其人,名為大越もん。她後來亦成為了老師,一直活到1979年。
「清三繼承了母親溫順的性格。小時候就讀巌谷小波的童活,對小說、和歌、徘向傾注了青春的熱情。但隨著身體的發育,他的心忽冷忽熱。 他漸漸讀懂了鎮上女孩兒的眼神,嘗過愛情的滋味,也曾在某些慾望的驅使下做過無人知曉的壞事。世間在他面前展現了多彩歡樂的舞合,也展示了醜陋污穢的樣貌。他不懂難填的欲壑與美妙如花的世界將如何協調。每當想到自己未知的前程,他總有黯然寂涼之感。」
田山花袋在小說中亦有出場,化名「原杏花」;介紹小林秀三予田山的義弟太田玉茗則是「山形古城」。他們都曾活在男主角林清三的真人原形小林秀三短短20幾年的人生中。
透過寺廟住持的口,林清三的人生觀躍然紙上:
「人不能沒有理想,宗教也非常重視理想。隨波逐流、自甘墮落皆因理想的缺失。期望美麗愛情也是一種理想……不願像普通人一樣盲從於愛情,這是一種力量。」
佛教所謂的「如是一心」主張靈肉一致、順從自然力量;但人必須有所追求或憧憬,方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還顧自己身邊,沒有一人談論過理想。世人多為麵包而活着,口頭禪不過是養蠶、賺錢、月薪多少。一旦說到理想,就被看作不知天高地厚、乳臭未乾。
人不能沒有理想,宗教也非常重視理想。隨波逐流、自甘墮落皆因理想的缺失。期望美麗愛情也是一種理想……不願像普通人一樣盲從於愛情,這是一種力量。
佛教所謂的「如是一心」主張靈肉一致、順從自然力量;但人必須有所追求或憧憬,方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還顧自己身邊,沒有一人談論過理想。世人多為麵包而活着,口頭禪不過是養蠶、賺錢、月薪多少。一旦說到理想,就被看作不知天高地厚、乳臭未乾。
最終,林清三即使擁有再善良的心靈、再崇高的人格,也不得因為疾病,離開這個讓他既嚮往又害怕的世界,離開他魂牽夢縈的父母與友人。
在文學裡讀明治年間的埼玉縣
昭和13年,川端康成、片岡鐵兵、橫光利一三名作家結伴跑到埼玉縣熊谷、行田、羽生。他們的旅行主題是「《田舍教師》朝聖紀念之旅」。
跟洋化又繁榮的東京相比,埼玉縣從過往到現在依然給人鄉下的感覺。
透過田山花袋對故事背景羽生、行田、熊谷的描寫,不但讀到了林清三任教的羽生市「彌勒高等小學校」、三田谷村(1955年癈村)中埼玉養蠶、青縞(あおじま)的平民生活,當中還出現了已經絕跡的私娼達磨屋(だるまや)。正如忍城中的歷史博物館所言,「《田舍教師》是讀埼玉明治歷史的好材料」。
明治文學閱讀比較
讀《田舍教師》時,我想起夏目漱石的《少爺》與《心》。前者的鄉下教職與後者拱手讓愛,跟林清三的情況有相近之處,但基於性格與家庭背景不同,主人翁的感受是完全不同;正因林清三善良誠實,他對命運的逆來順受、安分守己更令人心痛。同樣描寫年青人當教師的《少爺》節奏輕快,《田舍》每一頁紙卻都是沉重的步伐。
另外作為明治年代小說,《心》情節中出現了明治天皇駕崩、《田舍教師》則出現了節子妃產下裕仁親王的情節:
某晨,清三課前站在講台邊,對學生鄭重地說:
今天告派大家一個好消息。皇太子妃殿下節子妃二十九日順利誕下親王殿下。想必同學們己從報紙上或父母那兒獲知。皇室昌盛,乃是我等國民普天同慶的喜事,也是千秋萬發之大業,正如大家每天歌唱的「君之代」,「直到小石變巨岩,直到巨岩長青苔」。公告披露前天舉行了親王殿下命名式,命名為迪宮殿下裕仁親王。」他轉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迪宮裕仁親王」六個大字。
太宰治的陰暗再苦也是富家子弟的悲傷,《田舍》林清三的不幸卻是無法擺脫的貧窮、健康。很難說兩者誰比較悲哀,但我個人認為後者是透過努力也無法改變的社會現實。
作者田山花袋本人對小林秀三的人生充滿同情。小林秀三不幸的一生,代表大好青年在歌舞升平的時代裏,活在陰暗窮苦鄉下樂道安貧、安分守己但最終失敗的明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