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Beauty Blogger, 不過和歷史有關的展覽, 通常也能吸引我的興趣. 因此這個由2012年5月23日至6月5日, 由香港法國五月節展出的妝頌-十八世紀至今護膚美容的藝術展覽, 我是毫不猶豫地先睹為快的.
為慶祝「法國五月」藝術節踏入第20屆, 由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主辦, 與香港法國文化協會合作及法國嬌蘭贊助的「法國五月」藝術節之《妝頌》展覽開幕了. 是次展覽由總監Anne Camilli 和收藏家Jean-Marie Martin Hattemberg提供超過七十件罕有珍貴的私人珍藏品, 包括嬌蘭一開始推出的「波波粉」, 金製的粉盒, 微型妝物等.
Jean最初收藏化妝品是因為他30年前「救」了他祖母丟進垃圾桶的兩個嬌蘭香水瓶.
「從那時開始蒐集20世紀的化妝品, 它們代表了女人的魅力. 我從男人的角度去看女人的吸引力就再清楚直接不過」一件彩妝品之所以值得收藏要有數個客觀條件: 設計師一定要為人認識, 特別的外形, 精緻的手工, 看上去要像藝術品, 最重要還是背後的故事是故事.
這些漂亮的梳妝道具, 如同電影中的道具.
道具都放在精緻的小櫃子之中.
各種漂亮的小鐵盒.
這是大家都熟悉的香奈兒古董.
我喜歡的Helena Rubinstein創辦人的故事也在展覽館中看到.
現在的彩妝品生產太快太多了, 背後都沒了故事.
Anne Camilli說﹕「在18、19世紀, 彩妝品是奢侈品, 是留在家的精品, 所以很注重手工和質地, 銀製的粉盒上都是精美雕刻, 但後來彩妝品變得普遍, 又有了塑膠, 化妝品就少了手工, 變得沒以前那麼漂亮精緻但有更多人享用得到. 雖然故事少了卻也是件好事! 」
嬌蘭的最著名的「波波粉」, 美得不可方物!
化妝品歷史是一向少人留意的歷史, 雖然我興趣不太大, 但也知道其實外國有不少專書, 連香水也是一門獨特學問呢!
化妝品的流行, 讓平民也可以扮得美美的, 扮靚不再是貴族的專利. 社會平等化, 女權上升化, 是不是也是在這裡可找到的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