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洋次的《東京家族》在香港上映,海報上寫著向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致敬。
本人就只談小津的原版,要是各位看過喜歡不妨也看看山田版本:
雖則我向來對講家庭的電影興趣都不大,由於家父的強烈推介小津安二郎和原節子所以花了一個星期六下午認認真真的把它看完了。
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固然是名作,同一個故事在幾十年後重拍套入現代的生活場景又另有特色。無論是小津版還是山田版都是值得細味的佳作。
說來慚愧,《東京物語》是我第一套看的日本黑白電影。以下也只是一個電影門外漢的愚見。
素聞日本電影、特別是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節奏很慢年輕人不喜歡看。不過由於情節沒什麼冷場、整體雖平鋪直敍卻環環相扣,故平淡生活用兩小時去鋪陳還可以接受。
除了慢我留意到另一特點是榻榻米的低角度。
在東京物語裡經常看到蚊香在榻榻米之上。雖說這不是重點,但今時今日的日本家庭比較少看到整個蚊香放在地上了-或者是怕小孩子拿去玩吧!
故事大約是說一對老夫婦住在遙遠的廣島。兒子女兒們長大兼且「好像」都成材了:醫生大兒子、會社員二兒媳(兒子相信是戰爭時死的)、美容院老闆大女兒都在東京,而在鐵道部工作的三兒子則在大阪。尚有小學教師小女兒在廣島跟父母一起居住。
這是一個典型的,1950年代的日本家庭,老夫婦共有三兒子二女兒。
故事的大意是說老夫婦去探望兒女卻被子女當人球,最後只有過身的二兒子的未忘人照顧老人家。老夫婦有點掃興但也明白子女十分忙碌,無奈回鄉後婆婆因為舟車勞頓就病倒了,很快還過了身。
這表面是一個內容十分簡單的故事,卻拍出了平凡家庭中的現實。
大家都是平凡人,沒有什麼電影情節裡的豪門恩怨。但日常生活小風波、暗地裡的失落卻是人盡皆有的。日本有、我們香港人之間都會有。
以下為一些看電影時個人比較留心的部份分享:
父母對子女期望
老爺子在和朋友喝酒時提到自由對子女要求太高了。兒子雖說是醫生,但環境不怎麼好。細心看他家擺設真的不太光鮮。女兒嫌他們麻煩不想招待,就把他們送到熱海去的旅館,由於便宜旅館太吵他們回家了,可是又不想打擾孩子於是要找地方落腳。在這情況下竟然是二兒子的未忘人熱情招待!
可憐天下父母心,苦心把孩子帶大了,誰說一定會有回報?
人都是自私的
兒女不欲接待父母,大女兒把父母丟給弟媳未忘人。她偏偏是個大好人,明明是個上班族還特地請假陪伴老人家了。老夫婦感動得不得了還一直說二兒子都死了八年了,希望她一個好女孩再嫁。
老婆婆死了,大兒子和女兒來到快快完成葬禮,大女兒不但母親屍骨未寒就要拿母親的東西,好意思稱之為「紀念」!小女兒不值大姐所作所為跟原節子投訴,原節子告訴她:「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生活,他們必定會以自己(或自己家庭)為優先,你未來也會一樣的。」
但是,世界上就總會有一種人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後,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親情不能用錢計算
當父母來了,沒空招待時最簡單是用錢打發走。大女兒和大兒子算是有一點錢吧,年紀也四五十了!竟然把父母送到熱海那種便宜旅館去,這什麼回事?
然後大女兒的老公給老夫婦買了好吃的,大女兒一臉不屑:貴!讓他們吃餅乾好了!老公一臉驚訝時她繼續說:他們喜歡!
相反之下、原節子居住在小房間仍熱情招待老夫婦,家中陳設簡陋沒有什麼好菜還去向鄰居借酒借食物等等,真是溫暖多了。
日本傳統女性的典型
電影中有幾個女人,第一個是婆婆。
她不舒服向老爺爺求助,他並沒有理會,也沒有在海邊一扶她。直到她過身了,他才想起原來在那天她曾經身體不適自己卻沒有留意。傳統日本的男人或許就是這樣?女人就要自強。
主角原節子,拍電影時本人約32歲,電影中設定為老公死了八年的未亡人。由於電影是1953年拍攝我猜故事背景是說二兒子是大戰下死亡。
她總是維持著端莊又和善的微笑,服務著這個家庭。她的緊張只會出現在她抓緊裙子場面,大部份時間她都是滿分的、令人同情的又起敬的。這麼好的女人,愈是受到命運的考驗愈是顯得她的人格的高貴。
東京物語不同年代的電影封面
再給大家分享東京物語不同年代的電影封面
延伸閱讀:
支持作者歡迎網購電子書、親臨書店或博客來訂購
日本一人旅 按此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 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