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火藥庫巴爾幹半島八國之旅⑧ 阿爾巴尼亞登古城牆 1694年歷史建築餐廳

阿爾巴尼亞這個歐洲唯一的回教國家曾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現在主力經濟是農業活動。至於對它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字:亂。單單是從黑山共和國陸路上到阿爾巴尼亞一段,從海關的車龍爭執和警察們的交通指揮安排,就覺得好像回大陸一樣—聲大夾惡亂抄隊,司機們離開車輛在馬路上談判,談判不成即拂袖而去。
IMG_4488_副本
阿爾巴尼亞並不屬於前南斯拉夫。二戰後這裡曾經出現過共產主義。自1992年邁向民主後重新開放,2011 年更被Lonely Planet評為全球旅遊國第一位譽為「甦醒的睡美人」。現時阿爾巴尼亞每月一般人收入為二百歐元左右,大約和大陸二三線城市相近。

第一站登高臨遠上斯庫台(Shkodra)古城牆考古建築公園。阿爾巴尼亞的城牆一般旅行人士都不去,如筆者所料這裡保存不俗、不商業化、沒有多餘指示牌和垃圾桶,有的是本地人拍婚紗照、一家大小家庭樂。

IMG_4503_副本
阿爾巴尼亞
IMG_4516_副本
阿爾巴尼亞
歐洲大國很少看到這麼raw、這麼original 的城牆,還要人少!當然這裡也是要付入場費的,但比較起來大陸萬里長城多擁擠啊⋯
IMG_4530_副本
大步大步走上山暴曬在烈陽下,青春在燃燒♪ 清風送爽萬里晴空配上360度美景,心曠神怡也。
IMG_4531_副本
Shkodra
IMG_4536_副本
Shkodra
登上古城的氣力都沒有了,如何欲窮千里目?自古出走在少年!
IMG_4542_副本
阿爾巴尼亞
IMG_4551_副本
Shkodra
無人之境保留著千年古風。又爬又走一 身汗水直流是值得的。
IMG_4558_副本

緊接著古城牆後的也是歷史名建築改建的餐廳—土耳其鄂圖曼帝國風餐廳,建於1694年。

IMG_4560_副本
鄂圖曼帝國
IMG_4563_副本
餐廳內還有柴火和騎樓,以大量傳統民族飾物佈置。遇到打工學生阿爾巴尼亞17歲美少年,英語流利!直至目前為止巴爾幹半島遇到的巴爾幹人英語也不錯呢。
IMG_4654_副本
值得再三回味的民族特色午餐!
IMG_4586_副本
鄂圖曼帝國

阿爾巴尼亞的首都提拉那是一個簡樸但清潔的城市。阿爾巴尼亞人口不多,首都的主要街道上行人也不多。由於下月教宗到訪,市內正好在大肆粉飾:那些殘破的階梯、碎石滿佈的小路、剝落的警察局牆壁,通通都要修理。

IMG_4657_副本
和俄羅斯街道上的政府機關一樣,建築物著重實用不著重美觀,四平方正的房子,畫上了星、鎌刀、農民、軍人等等圖案。雖然說是八月尾了,下午五時的陽光仍然非常猛烈,好比越南—不!是拉斯維加斯還是杜拜?熱得如火燒的氣溫照上街道發黃的白色地磚上,這是筆者對阿爾巴尼亞最深的印象。
IMG_4656_副本
殘破或未完工的建築在提拉那一點也不罕見。市內的廣場有一個騎馬的國家英雄雕像,一位打24場戰爭只輸一次的常勝將軍,是「阿爾巴尼亞的阿歷山大大帝」。對面是三四百年的清真寺,獨特之處在壁畫有風景畫而非單純的宗教符號。一直沿大道回酒店走了一小時,突然驚見一幢意大利建築—原來是國會!在一堆著重實用的建築物中間顯得突出。
IMG_4658_副本
阿爾巴尼亞市容雖然殘破不比西歐富裕國家,但也和中國二三線城市不一樣。洗手間有提供厠紙、街道上沒有垃圾還有大量資源回收箱,膠瓶是膠瓶報紙是報紙,井然有序。公園有符合國際安全的兒童遊樂設施,還有賣書本的小店和讀書的老者;小孩子們小褲子鼓鼓的夾好了尿布母親在管教著不敢亂跑。大人們雖不是衣著光鮮華麗但整齊乾淨,予人好感。
IMG_4661_副本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 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