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寫過一篇文講周佳榮老師分析到底現在日語中的漢字部份來源是古代的中國,最後發現原來「入手」這個詞語早就被中國唐宋詩人用爛了,才不是什麼日本新鮮潮流。
某年在滋賀縣三井寺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原來弁当的「弁」和明辨是非的「辨」,原來曾經是相通!日本的佛教聖地—比叡山延暦寺最著名的僧侶、平安時代《平家物語》主角源義經的第一手下猛將武蔵坊弁慶原來他原本的名字是辨慶!
於是我忽發奇想,「弁当」的來源會不會是「辨当」?
原來「便當」一詞最早源於南宋時期的俗語,意思是「便利的東西、方便、順利」。傳入日本後,曾以「便道」、「辨道」、「辨當」等當字(当て字)表記:「弁えて(そなえて)用に当てる」,意思大約就是預先準備好了的東西。
另一個講法就是代表「飯桶(めしおけ)」的「面桶(めんつう)」的漢音讀音近似「めんとう」,所以慢慢就變成了「べんとう」。
「便當」一詞後來反傳入中國是源於日語的「弁当」(新字體:弁当,舊字體:辨當),即使台灣的鐵路餐盒也會稱之為便當,今時今日大家都以為這是日本的特色食品,以不知道原來這個字最初竟然來源是南宋年間中國的俗語!
追加:網友林浩基提出過兩漢論,亦可一看作參考、對比。
便當既用法其實至遲係兩漢已經有,一直到唐朝都係「便應當如何如何」之用法,一般置於語中,如某某情況,便當如何回應咁
到宋朝時,便當就有個新既置於句尾既用法,大概係原意既引伸,意思係適當、方便咁解
例如宋寧宗嘉定十七年戶部上奏既奏文有一句「仍劄下浙東提刑司鏤榜下兩郡遍貼,使民間知惠卹出於特恩,誠為便當。」
大概日文有機會係由呢個意思再引伸成名詞
便當係漢語入面似乎唔多覺眼有名詞用法,例如明朝馮夢龍《三遂平妖傳》「如今關門閉戶的時候,誰家這等便當,拿著錢來在門口等你布施。」都係宋朝既新用法
似乎日本人會用做名詞,應該都係源於日本人既創作力量同幻想。
延伸閱讀:
歡迎購買書籍或課金支持本網營運及網上寫作
Payme Link:https://payme.hsbc/kirisan (請使用手提電話打開連結)
Paypal Link:https://paypal.me/wongkiri
日本一人旅 按此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 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