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飲食文化史】かまぼこ(蒲鉾)與ちくわ(竹輪)魚肉料理的歷史故事

無論是忍者小靈精裏面的獅子狗卷,或者小朋友很喜歡吃的蟹柳,或者是今日我想介紹的蒲鉾,ちくわ呀かまぼこ呀都是用白肉的魚類造成的食品。

340cd20ac66e2cb21e079c21bdb885f3

蒲鉾(かまぼこ)最早的起源如果要用歷史記載去計算的話,會是平安時代1115年。跟據《類聚雑要抄》指出,関白右大臣藤原忠実在永久3年(1115年)7月21日搬家到三条時的祝賀料理餐單中,就出現了蒲鉾這個漢字字眼。
1_1_chikuwa
到了平安時代後期,很多貴族階級的祝賀料理都使用蒲鉾。為了紀念這個歷史事件,從此11月15日就成為蒲鉾之日。
但是,有關蒲鉾的名稱其實他還有些非常有趣的傳說。
第一個是上古時代有關神功皇后的。據說皇后大隊出征的時候,把魚肉卷在「鉾」(我怎看都覺得就是中國的「矛」吧?)這一種武器上拿去燒來吃,所以就有這個名稱。
hoko
另一種講法就是因為古代的時候把魚肉卷再祝上面,很像河邊的「蒲」一種植物所以有這個叫法。
在室町時期,蒲鉾其實就是「燒ちくわ」(即是燒獅子狗卷啦),無論在《宗五大草紙》還是《近世事物考》都有記在雖然之後變成一塊板狀的物體,但原本其實名字也是「竹輪」。
那到什麼時候蒲鉾才變成版狀的呢?答案原來是室町時代末期。在《食物服用之卷》裏面曾經提到吃足的時候會用蒲鉾來配菜,而且是放在板上面的。
豊臣秀吉的兒子、豊臣秀頼的膳食記錄書《攝戰實錄大全卷一》曾經記錄他回大阪城的途中看見有人在製作附在板上的蒲鉾。因此也有人說,附在板上的製法是安土桃山時代末期。
到了江戶時代末期,終於變成好像現在一樣蒸煮就可以吃了。不過蒸吃方法還是江戶那邊的人比較喜歡,京都大阪先蒸熟了再燒更為受歡迎。因此即使是同一件食品,飲食的方法也和地域扯上關係呢。
現在我們看到的「細工かまぼこ」是江湖年代末期開始出現,在富山縣喜慶時節買鯛魚形狀的蒲鉾。可以說是傳統習慣了。
toyama-culture-3
 畫得漂亮的蒲鉾,細緻的設計不輸和菓子。
toyama-culture-5
toyama-culture-7
toyama-culture-8
toyama-culture-9
平常吃飯的話富山縣民一般都會吃「うず巻きかまぼこ」,算是飯桌上必定會出現的東西。
toyama-culture-25
也有很多特色的設計:
toyama-culture-24
toyama-culture-6
想在日本嘗試製作自己的蒲鉾是有方法的!請記下這個地址:
官網參考:http://umekama.co.jp

我參加過自己製作的課程,真空包裝可以拿回香港的。

toyama-culture-21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 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