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我喜歡看歷史書的朋友們閑談間都有聽過一本由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羽田正寫、叫做「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原名:「東インド会社とアジアの海」)的書本。
回想當初到英國去東印度公司看現在被印度買家成功收購、坐落於Piccadilly Curcus 的店舖時我還天真地以為東印度公司不就是維多利亞女王年代、代表英國的貿易團隊。雖然他們並不算是官方機構,但總算是得到女王的承認。也就是當時決定要多了解這個公司的背景,就當是了解香港為什麼會成為英國殖民地。
回到閱讀東印度公司這本書。
一些基本的概念、直接了當的知識在書裏面不難讀到,但是如果當把東印度公司作為一個整體的世界歷史去看的時候,要熟習的可不就是鴉片戰爭這不過是其中一部份的一小部份。本來早在幾個月前把這本書看了一次,自從去了九州之後發現貿易以及當地宗教的關係不能不知道的時候,就發現有必要再讀一次這本書。
東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並不是只有英國才獨有,荷蘭也有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雖然名稱不一樣,但都是講述去到東方世界、也就是現在我們地理位置亞洲那一帶貿易的船隊。其實到了後期1730年代瑞典和丹麥的東印度公司開始參與茶葉貿易,可見時間越後期就越來越多歐洲的人想參與。不過在葡萄牙的航海年代後不久真正有財力和實力的還是英國和荷蘭吧。
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範圍到底是現今社會什麼地方?
到底那個時候亞洲的概念是怎樣呢?羽田教授說亞洲海域而地理位置來說,包含印度洋、南中國海、東中國海在內的區域以及沿岸,印度洋以印度次大陸為界又可以稱為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以及東面的孟加拉灣。
荷蘭以及英國有東印度公司之前最初是葡萄牙人為了找尋貿易機會來到偏遠的亞洲,他們並不像後期的東印度公司這樣會跟當地的皇帝或者領主討論貿易細節或者繳交路費,曾經還有很多無辜的當地人被殘暴殺戮致死。
為什麼荷蘭和英國會貿易蓬勃?
以往講東印度公司的時候只會講英國、大概因為我們來自殖民地香港。當我多加一個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沒有聯想到為什麼最初是葡萄牙作為海上霸主卻有荷蘭後來居上。不了解當時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政治角力,就不會明白為什麼宗教問題讓荷蘭與葡萄牙成為敵對關係。亦因為阿姆斯特丹突然多了大量的移民才變成荷蘭裏面最有勢力最富裕的地區,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時候佔的比重亦最多。
不同的人看同一本書可能看到不同的東西。以往我看東印度公司相關的東西總會馬上聯想到英國與殖民地、維多利亞女王。
但由於這本書的作者是東京大學的教授,這是一本讓日本人了解世界歷史的書籍,當中加入有關日本人的描寫特別多。尤其是有關平戶(今日長崎縣)以及天草(今日熊本縣)和臼杵(今日大分縣)等九州地區都能找到傳教士相關的遺跡,這些傳教士和當時的貿易也有非常重要的關係。這是去九州旅遊想了解當地歷史背景時候不可以忘記的。如果以為荷蘭人都逗留在出島(長崎縣)並不正確,因為不同年代日本政府也有不同的做事,就算是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相隔只有幾十年都可以有不同的對外做法。
亦因為講到荷蘭人的貿易一定會講到他們和日本女性的子女,所以書中也花了篇幅講述文學作品如何描寫這些混血孩子。就好像歌劇《蝴蝶夫人》那樣外國的商人或者水手與當地日本苦命女子結合總是悲劇,長崎出生的作家西川如見(1648-1724)曾經寫過一篇著作《長崎夜話草》講一個不幸的女性「春」的故事。
在17世紀前半鎖國政策的時候,歐洲男性與日本女性之家身下的混血兒因為成為基督徒或者與基督教徒一起生活二被視為危險人物。所以在1936年這些混血兒以及成為他們養子的287名日本人被流放到澳門;到1639年日本荷蘭混血兒以及他們的母親32個就送到巴達維亞(今日的印尼首都雅加達)。
1641年起德川政權為了禁止基督教傳播及隔離原本居住在長崎市內的葡萄牙人所以填海建造了出島這個小島。小島建造完成是1636年, 就是287名日本人被流放的年份。
作者西川出生的日子和這個女人前後相距20年,所以也算是聽聞過她的事情吧?在文學作品裏面春的生活悲慘、每天以淚洗面。羽田教授提出閱讀當代人寫的歷史故事的時候也要留意會不會是文人太多自己的想像?
根據歷史學家岩生成一和白石廣子兩人的研究成果,這名女性父親是葡萄牙選的船員、母親是日本人但荷蘭記錄的名字是馬利亞。春21歲時(1646年)和一個荷蘭商館職員兒子結婚,身下三男四女。丈夫在公司升職擔任關稅長職務不久便去世,她在丈夫身亡之後了25年才離開世界。雖然無法得知兩人流放到巴達維亞詳細生活情形,但他們擁有某種程度的財產而且立下遺囑不知不單擁有房地產還有最少九名奴隸服侍生活。從他的書信記載各種大量高級紡織品處理方法以及他們希望收到日本寄來的物品,春應該還有從事某種貿易業務。
春落地生根堅強生活也算是富甲一方,跟文學作品裏面完全是兩個形象。
服務外國人的日本妓女
羽田教授亦提到根據古賀十二郎《丸山遊女與唐紅毛人》有詳細講長崎遊女接待外國客人以及混血子女的生命。例如混血兒死亡的時候要辦理特別的手續,加上母親通常是出身貧困的妓女所以物質生活不富裕,得出年間的混血兒比起剛才提到的春命運要悲慘多了。
去出島旅行也不會知道原來在丸山遊女之中有等級之分,最高是接待日本人、第二時接待華人、第三才是接待荷蘭人。最高級的太夫(花?中的上級)到18世紀末為止都未有出去出島接來荷蘭人的記錄,亦知道當時華人的地位在日本比起荷蘭人和英國人都要高。今日我們去九州沿海的咖啡店能夠喝到地道「南蛮咖啡」的「南蛮」在當時還是帶有歧視的說話。
生活在船上的歐洲人
正因為去東印度做貿易隨時賭上生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夠順利返回歐洲,而且在當地也沒有得到什麼良好的待遇(找一個漂亮的妓女都麻煩過人!)所以除了希望能夠有橫財的商人、希望討好皇上的貴族、還有被當成士兵或者船夫做粗重工作的罪犯外,根本沒有什麼人會過去這個亞洲不毛之地。
前往亞洲的船隻上面偶爾也會有女性,他們是在東印度公司擔任高級幹部的商人、法官、神職人員。他們能夠帶着妻子因為這是他們的特權,其他船員和士兵都不可以。如果要數其他船上的女性,在荷蘭東印度公司船上每年都有25到40來歲的女性的士兵或者水手從事用工或者裁縫工作。但只有在歐洲國家無法找到適合女性的工作才能前往東印度的船上任職,因為不分男女都可以有各種疾病以及遇上風浪的危險。
日本人現代的歐洲生活與東印度公司
生活在現代的日本人會來一杯咖啡或紅茶,身穿綿製內衣或者襯衫品嚐以胡椒鹽調味的肉類料理。
羽田教授說這些表面上是明治年間日本人從先進的西歐國家引進的「歐洲生活形態」,可是這些生活形態其實就是18世紀的時候經由東印度公司把原本是亞洲的產物送到西歐開展新生活才能有這種所謂的「歐洲生活」。
例如胡椒、香辛料、紅茶、咖啡與綿製品基本上全部都是亞洲的產物。但是也不要以為東印度公司只是把亞洲的東西運到歐洲,亞洲的東西經由東印度公司之手還有去到亞洲其他地區、美洲、非洲等世界各地,因此18世紀的時候透過東印度公司亞洲的物產已經與世界各地緊密相連。
歐洲人什麼時候開始喝茶?
以目前歷史研究所局限我們還無法得知正確的時間。16世紀的時候葡萄牙在澳門採購茶葉並且帶回歐洲的可能性很高,目前最早的茶葉進口記錄161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將茶從日本平戶帶回去,因此有日本歷史學家表示也許這就是抹茶了。
到了1713年之後,英國開始把船行駛到廣州進行直接貿易,進口終於穩定下來。這就是我們學習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100發生的事情。
現代下午茶喝紅茶的習慣與東印度公司
現在還在販賣紅茶的英國Twinings第一代老闆在1706年開店一年前已經在倫敦的Temple Bar開設咖啡館。由於當時關稅很高,茶葉價格一開始非常高, 100g換算成現代日圓的話大概是40,000日圓。荷蘭的情況也一樣,為了顯示家庭的財力與女主人品味,舉行茶會的時候要使用高價的陶瓷或者銀製品。雖然說現代下午茶的習慣是19世紀英國開始,但如果在下午家中喝茶從事社交活動來看在更早一個世紀前荷蘭已經有了。
據說從茶壺倒入茶杯的茶可以直接飲用、大聲地將茶喝下也是規矩。這些據說都是模仿日本茶道,荷蘭人從日本帶回去然後再傳到英國的。
歐洲人原本喝的是綠茶,因為當時中國與日本飲用的都是綠茶為主。但是後來到了1680年Bohea(武夷)這種福建的紅茶進口量突然不停增加。由於英國的水質比較硬,所以紅茶比較適合英國人口味是以往的看法。
英國東印度公司直到1730年代,綠茶與紅茶的進口依然分庭抗禮,但在荷蘭的話已經有壓到成的優勢。紅茶不會全部轉賣英國,所以荷蘭人大概也喝了不少紅茶,最初愛上紅茶的也許應該是荷蘭人而不是英國人。
另外,以往的研究沒有說過查的等級與人的階級之間的關係,雖然這個觀點或者缺乏說服力。無論是紅茶還是綠茶都有等級之分,雖然武夷茶葉大量進口但質素只屬一般,高級紅茶和綠茶只會進口少量,專門提供給上流階級。如果我們看數據了解到綠茶仍然有需求性的話,就會知道茶會或者依然使用綠茶。
因此除了要考慮查的價格與生產者的情況,最好還分析各個東印度公司在中國採購各種等級的紅茶與綠茶價格以及在歐洲的販賣價格。法國有研究這曾經進行這個研究但卻沒有收到英國研究者的注意。但教授認為如果只考慮英國情況而忽略出口國與中國的狀況與收穫,就可能顯得過於草率了。
雖然不清楚明確的理由,也不知道英國最初供應的到底是紅茶還是綠茶還是兩者都有,不過19世紀之後單是中國進口的紅茶已經追不上需求所以英國政府要去印度與錫蘭栽培紅茶,為了得到某個地區的物品改變當地人的喜好生活以及改變地球其他地區的生態與土地使用,就是東印度公司在歷史上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了。
最後想跟各位介紹一下這本值得一看的書籍以及其他相關系列。
日本學者羽田正的中文翻譯本「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原名:「東インド会社とアジアの海」)來自八旗文化「興亡的世界史」系列,部份書籍還沒有出版。這個系列的書籍都是由日本學者書寫,講述世界各地的歷史。
由於每一本資料詳細翻譯用字淺白,對於不想只是在維基或者看網上文章學習的讀者來說值得投資。驟眼一看書本目錄名稱,有迦太基、亞歷山大、絲綢之路、伊斯蘭帝國、意大利海洋都市、蒙古帝國、鄂圖曼帝國、印加和西班牙、近代歐洲霸權、搖擺於歐亞之間的沙皇們、大英帝國的經驗、大清帝國等等。
圖片來源&延伸閱讀:
支持作者歡迎網購電子書、親臨書店或博客來訂購
日本一人旅 按此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 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