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次過日本,目的其實是參與香港和東京的博物館交流會議、從旁協助。
今天跟隨香港歷史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到訪位於両国的博物館。助理館長是我的大學同學,算起上來2019年是大學畢業15周年了。
香港歷史博物館和江戶東京博物館想說的都是自身城市人的生活,所以很着重生活相關的展覽品,務求透過展覽讓下一代了解他們的父親母親曾經住在一個怎樣的地方。
平常不會上去的會議室,樓層可以看到淺草一帶。
以往到訪博物館主要是以參觀人士的身份去欣賞,今次的目的是博物館管理及營運。會議內容當然保密,對於去過最少五次江戶東京博物館的我來說也有一些新發現。
運送展品的巨型升降機。
最令人感到印象難忘和做得出色的事對殘疾人士的照顧,例如採用了突字的說明書、還有把最重要的模型通通都以金屬製作出來。江里口系長表示最初是用塑膠製作,可是大家都喜歡觸摸結果爛掉了。雖說最後選擇使用金屬製作出來就沒有這個問題,可是使用金屬製造有趣的道具也有一個問題:沒有人看着的時候如果觀光的人把東西拿來把玩容易受傷,所以到底要製作什麼模型都花了功夫去決定。
令一樣我不知道的就是原來有部份展品是原裝把建築物的可以拆除部份直接搬過來組裝,所以有複製品的部份也有原裝部份。例如牆壁石屎不能搬動的話就把門窗以及家庭用品通通都搬回來重新組合、 連露台的欄杆都直接拆下來了。
其中一間1930年代的房子位於月島,江里口系長是1993年之前已經在籌備博物館的委員之一,她親身去當地考察的時候還被當地的市民當成可疑人物報警,最後警局打電話向委員會查詢才知道是誤會一場。
另外如果細心留意的話可以看到有關德川幕府年代的水利工程、還有極多超過100年城市發展的數據。1960年之後的城市污染以及政府的解決方法都有放入歷史展品系列,這一點真的很貼近生活。
至於我的同學怎麼看呢?助理館長表示:「使用日本橋劃分左邊右邊兩個不同的年代,這種設計非常出色。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基本上是沒有必要順着走路,可以說是四通八達,這一點和他們並不一樣。」
最後我們還上了7樓的圖書館,原來博物館非常着重研究,這裏有二十五萬本歷史相關的圖書,我們一致認為這間博物館的藏書絕對不會輸給中文大學以前的「秘閣(歷史系學生找尋歷史文獻做論文的一個隱蔽房間)」。
最後離開的時候我問江里口系長以前讀的是什麼呢?原來是美術史。難怪在帶領我們走的時候她對於那些美術品說明的時候特別有感情、漆器等等也特別喜歡的模樣。
江戶東京博物館
〒130-0015 東京都墨田区横網1丁目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