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中國歷史的友人說,福岡博物館可以看到《後漢書》、《三國志》中提過的古代倭國文物,當中要數金印最值得看。
1990年開館的福岡市博物館跟市中心的博多駅有段距離,最方便是在博多站坐市營巴士直達,地下鐵雖快但下車要走十幾分鐘。從高速公路望下去只見大小船隻在維修, 以往去神戶港都未試過高空鳥瞰,原來港口長這樣子啊。
巴士在住宅區停下,大約走5分鐘去到博物館後門。展覽分常設和特別展,門票是分開的。前者200円後者1600円。
收藏品以漢倭奴國王印和為首,以博多、福岡關連性強的歷史資料為中心。
* * *
漢朝有根據國內之位給予印綬的制度,並將其應用於周邊國家,並將其納入以皇帝為頂點的體制;對倭奴國來說,金印「漢委奴國王」和「滇王之印」是以漢為中心的東亞外交證據。
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倭國眾多邦國當中的奴國遣使朝貢,光武帝劉秀賜金印。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
1784年,農夫甚兵衛在整修水田時掘獲此印,該印金質蛇紐,以陰刻篆體刻有「漢委奴國王」。
儒學者龜井南冥是第一個考證金印歷史由來的學者,並將其獻給了當時福岡藩的藩主黑田家。1978年,黑田家將金印捐給福岡市,1990年改由福岡市博物館收藏。
從洛陽經樂浪郡,穿過三韓土地入對馬國、再入倭國、伊都國。
鎮館之寶小小金印放在玻璃箱內展示,要看360度全方位可借文明利器—電腦放大到肉眼難測程度仔細觀看。
館內還有蛇紐金印「滇王印」(彷製品),這是1957年雲南發現。此外。金印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印章,可以窺見古代中國跟日本的外交關係。龜鈕銀印、瓦鈕銅印、駝鈕銅印、馬鈕銅印等等,後漢、西晉、後越等展品多不勝數。
國學大師本居宣長卻認為金印跟日本無關。
讀中國古代史或喜歡圖章工藝品什麼的,在這兒會很愉快。
* * *
離開金印之後,福岡市內遺址發掘出來古物都按時代順序展示。
熟悉日本史會知道彌生時代的古墓群,當時的甕棺墓(かめかんぼ)很似子彈,遺體是捲曲如蝦米地埋葬的。我個人推斷這是回歸母體子宮內的姿態-説笑啦,彌生時代的人不會知道胎兒的動作吧(笑)。
甕棺墓(かめかんぼ)是指將甕甕或壺作為棺材埋葬的墳墓。 雖然作為歷史墓制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但是主要都是作為嬰幼兒的墳墓。
香港有李鄭屋漢墓,墓室的1:1模型向來值得參觀。福岡市博物館也有古墓室的展示,並且放了大量出土銅鏡。
喜愛古墳以及上古歷史的,必定會對各種文物以及為止發掘現場的模型感到滿足。
* * *
平清盛利用福原神戶津跟宋商貿易很著名,這邊博物館就集中講博多。
根據地圖指出,博多灣附近曾經宋朝中國人的墓地,有不少古物都在博多灣出土。
今次學懂了在博多津唐房住了很多宋人,他們亦有自己的墓地。在島國望鄉宋人帶著家鄉的物品,一抺黃土掩荒骨。除了眾所週知的景德鎮陶瓷外,很多生活上的小東西也在該墓地出土,紀錄著宋人對家國懷念。
中有一銅製經筒屬於宋人馮榮。馮榮雖死,千年後經筒安放博物館,紀念宋日交流。
676年統一朝鮮半島的新羅與日本恢復了外交關係,唐、新羅、日本之間建立了穩定的國際關係。
筑紫館(後來的鴻臚館)就是用來處理遣唐使、遣新羅使的外交事務。
筑紫館首次出現在文獻中是在688年,其名稱隨著時代而變化,7~8世紀前半是筑紫館,8世紀前半~9世紀初是府館・客館,9~10世紀是鴻臚館,11世紀是蓄客所、宿坊、客坊。
鴻臚館也在博多市內但我未去過實地,下次!
除了博多港,不能不提長崎也是海外交流重地,清國跟日本的史料留下的很多。
來到長崎的清國商船船員豆留的唐館為了改善待遇而發生暴動的時候,福岡兵隊施加壓力。
* * *
接著走入黑田家的年代了!福岡市內東長寺有供奉黑田家三代先祖的菩提、住吉神社的碑文是黑田家手寫~整個福岡就曾經是黑田家的天下!!
第11代藩主黑田長溥繪畫的西洋花朵,當日福岡市中心鬱金香也在盛放。
* * *
唐宋對日本築城都略有影響。入唐使吉備真備在天平勝寶8年(756年)建怡土城,種類歸中國式山城。
這是為了擔憂當時安史之亂、朝鮮關係惡化之用。怡土城一直存在至平安時代,經霜風洗禮千百載,也只留下史籍記載了。
* * *
另外,舊福岡藩主黑田家傳入的藏品武器類和古文書等(金印和日本號也是黑田資料的一部分)、《刀劍亂舞》中化身刀劍男子的天下三名槍的「日本號」,也是很值得喜愛歷史的朋友參觀的。
我個人比較喜歡特別的設計鎧甲頭盔。
* * *
福岡市博物館定期會有不同的期間限定展覽,今次的展覽叫「驚異と怪異――想像界の生きものたち(驚異跟怪異――想像界的生物們)」~REGNUM IMAGINARIUM Realm of the Marvelous and Uncanny
由於特別展是講述世界各地不可思議生物,我當然不甘落後照買可也。人魚、河童、巨人,我來了!
福岡市博物館
福岡市早良区百道浜3丁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