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縣大和郡山城【石垣中被倒轉逆插的地藏】日本三大金魚鄉發展、豐臣秀長的人生頂峰

跟奈良相關的陸上動物是鹿,水中生物便是金魚。奈良県・大和郡山市、東京都・江戸川区、愛知県・彌富市三地合稱『日本三大金魚産地』。

昭和女作家岡本加乃子(大阪「太陽之塔」藝術家岡本太郎之母)的名作《金魚繚亂》,便是以大和郡山為背景的文學作品。

末代藩主柳澤氏與金魚:

奈良的金魚養殖始於江戶時代甲府國藩主柳澤吉里換國時帶來的技術。郡山城曾分別成為筒井家、豐臣家、水野家、松平家、本多家、柳澤家的居城。這柳澤家一直任大和郡山城城主直至幕府衰亡。

踏入令和6年,大和郡山城的柳澤神社也掛上了干支辰的代表—龍。

柳澤神社(後面)

大和郡山城築城主與豐臣秀長的擴建:

對於熟悉戰國史之人而言,「大和郡山城」代表了全盛時期的豐臣秀長。用今日話語:無論從大阪坐上「大和路」還是「紀州路」的快速電車,依然走不出豐臣秀長的領地!

大和郡山城最初以1580年筒井順慶築城為始,但筒井氏在城只短短數載。順慶去世後養子定次轉封伊賀上野,碰巧這年秀長因進攻紀州立功,被賦予紀伊、和泉,並且擔任進攻四國總大將加封大和,成為百萬石以上的大大名。郡山城因而得到大規模整備機會,建築更為宏偉。

關原合戰後,大和郡山城建築物大多被移築到二条城等地。大坂夏之陣後,譜代大名水野勝成入城復興荒廢多時之城。之後經歷多家姓氏譜代大名。

進入大和郡山城時先穿過梅林門,這裡有昭和末年復元的追手向櫓和追手東隅櫓。

前者曾出土大量瓦片和基石,有機會是初期建築物倒塌後,江戶曾添修。

大和郡山城特色:

大和郡山城本丸位於城郭正中間,周圍被內護城河包圍。 郡山城自築城以來,到幕末為止進行了近300年的修改,每次發生地震和風水災時都會進行修理。 但由於本丸是用堆積自然石的所謂「野面積」建成,至今仍可見築城初期狀態。

從毘沙門曲輪穿過極樂橋跟護城河,透過白澤門遺跡可進入本丸。

極樂橋在明治9年(1876年)被拆除,一直等到令和3年(2021年)時隔145年才以木材復原。 跟和歌山城大量以古明信片、照片推算復原不一樣,極樂橋是從古圖調查和發掘調查中推斷出當時的形狀。 

經過極樂橋,走上天守台

極樂橋附近有小亭供遊人休息,這裡原來曾是養金魚場。

根據奈良興福寺《多聞院日記》中記錄,天正15~17年大量石材被大和郡山城石垣建築征用,從墓碑、庭院石、基石到地藏菩薩都有,使寺院深感困擾。而名刹藥師寺,更明文禁止採石。

極樂橋附近的轉用石證實了《多聞院日記》的記錄。據估計,轉用石在城內為數過千,連石垣的內襯石也有很多轉用石。除了「倒地藏」,東南角下方的石材據說還是平城京羅城門的基石。

極樂橋架著的本丸東側可以觀察到各種形態的石垣,特別是橋的北側石垣基部,堆積了很多石塔部材轉用石。

大和郡山城天守存在之謎:

雖然「倒地藏」名聲遠較謎之天守為大,但平成26年(2014年)的發掘調查終於彌補了史料殘缺之空白。過往,天守最終沒有被建成的觀點很強,但是新發現天守台上的基石證實了樓層面積為「7間× 8間」的」(相當於5層)的天守,入口則在天守台南側的付櫓。隨著出土的還有跟大坂城相似的三巴紋軒丸瓦和金箔瓦,豐臣秀長在這裡建造的相信也是豪華的天守。

大和郡山城駭人聽聞的轉用石:

大和郡山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人人聞之色變的天守台石垣中的「倒地藏」身高約1米、臉容清晰的地藏菩薩被直勾勾地頭朝內腳朝天倒插在石垣中,大永3年(1523年)的銘文,路過佛門弟子無不合十唸經。

正因關原合戰後拆除(有機會是移築到二条城)後沒有再次建造天守的痕跡,它保留了豐臣時代的原型,也是研究城郭遺跡中珍貴的例子。

大和郡山城就是這樣的秀長之城。令和4年(2022年),終於被指定為國家史蹟。

在奈良,近年還興建了金魚Museum,適合喜愛金魚的人入場觀賞。

交通:

〒639-1011 奈良県大和郡山市城内町2−255

近鐵近鐵郡山駅(步行7分鐘)

JR郡山駅(步行15分分鐘)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 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