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崎的最後一天,我在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找到英殖香港初期跟19世紀長崎的的雪泥鴻爪。
在長崎眾多的觀光景點中,「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可算相當冷門;不過如果對英國殖民地年代香港歷史有興趣,這裏有1870年深水灣鋪設的海底電纜、19世紀來香港創業的日本攝影師、以及第一位駐香港日本領事的相關歷史。
但凡入場出示JR PASS,可享有入場優惠價。
在這裏先不厭其煩在舊事重提我的研究項目:
我專注做香港日本交流史研究,研究的年代是19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來我的研究經三聯出版社結集成《爐峰櫻語》上下兩冊,讓熱愛日本的香港人讀者了解19世紀到20世紀初香港跟日本不為人知的民間交流。
在《爐》一書中,揭載了19世紀中葉訪港的明治知名外交官——陸奧宗光在香港深水灣視察的海底電纜鋪設。這電纜目標是透過電報把訊息從長崎送返上海,作為主角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有詳盡的說明介紹、文物展覽。
1870年10月21日,香港本地報章The China Mail(又稱《德臣西報》)記載了一個當時還未被廣泛認知的名字—Mutsu Yonosuke。
這年,港督柯士甸代表香港政府與代表大北電信公司的丹麥上尉蘇信簽約,電報終於在香港誕生。
報章上是這麼說的:”We learned this was Mutsu Yonosuke sama Wakayama Hun, with his friend, an interpreter, Captain Pfoundes of Japan.”
這位在香港見證海底電纜開幕儀式的日本年青人、來自和歌山的陸奧陽之助,正正就是未來的日本外交官陸奧宗光。
*以上詳見拙作《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陸奧宗光篇
有關這段歷史的大北電信海底電纜各種歷史文物與詳細資料,就在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
另一位跟英殖香港有淵源的明治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攝影師上野彥馬。
博物館內設復古照相館角落,放置1:1坂本龍馬立牌,提供遊客跟坂本龍馬合照的機會。為什麼提供打卡角落呢?原來這是為了引出下一個主題——寫真館。
而這張大家都必定看過的坂本龍馬相片,正是出自上野彥馬的手筆。
皇后大道中8A的梅屋庄吉跟孫中山宋慶齡夫婦是好朋友,對辛亥革命不遺餘力人盡皆知;實際上,上野彥馬在日本名氣更大,除了在老家長崎外,香港和上海都有他的分店。
上野彥馬的其中一位客人,是甲午戰爭中與戰艦同時沉沒海底殉國的清國一代名將、北洋水師的主帥丁汝昌。
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展示的上野彥馬寫真館照片,透過相片的封套向後人提示了當時位於香港的寫真館的地址是「Top of Ice House Queens Road」,果然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港島地址。
梅屋庄吉跟上野彥馬兩位在香港創業寫真館的攝影師,都是長崎縣的同鄉。這說明了什麼呢?長崎縣作為日本最有歷史的港口,縣民很早便踏足國外。而香港第一位日本領事林道三郎,更是來自居長崎的「唐通事」的家庭。
*有關林道三郎跟香港和長崎的故事,可參閱拙作《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林道三郎篇。
除了精通中文的日本人外,長崎也盛產蘭學的精英。「蘭學」是來自荷蘭的學問,雖然荷蘭未必是歐洲列強中最強大的國家,但至少科學與醫學研究比起當時的日本還是先進太多。
在鎖國兼沒有互聯網的年代,能夠學習外國知識的機會並不多。假如出生於長崎,至少可以有機會接觸到來自荷蘭的書本,看看裏面的人體解剖圖,增進知識。
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還有一個傳統建築的部份,由於是非常傳統的日本傳統和室以及走廊建築,吸引大批觀光遊客瘋狂拍照。
根據「在長崎日清貿易圖」樓下的資料,博物館把當時貿易的場景用實物呈現。在鋪上紅色地氈的榻榻米和室裏,展示着大量珍貴的寶物:漢方藥不在話下、還有各種珍奇寶石、工藝品、紙筆墨硯、絲綢、陶瓷等等。
旁邊的房間有連續劇播映,都是復刻當年曾經發生的趣事重新拍攝的笑片。不禁慨嘆:不分年代,偷呃拐騙層出不窮!
直到明治維新曙光乍現之前,長崎有唐人又有南蠻人,向來都是最新知識集中的港灣。今天我們看到的中華街和出島,背後是幾百年流傳下來的故事。長崎縣民在過往幾百年如何吸收中國與西洋文化、如何孕育出衝出日本到海外創業的梅屋庄吉和上野彥馬,透過博物館我看到了答案。
離開博物館前做問卷調查,還能得到MASKING TAPE作小禮物。別忘記了!
長崎歷史博物館官網:http://www.nmhc.jp
長崎歴史文化博物館
〒850-0007 長崎市立山1丁目1番1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