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不言,死者默默。
這是今年3月以101歲高壽離世的歷史女作家齊邦媛的名言。齊邦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幸存者,以筆墨記下了埋藏巨大悲傷的20世紀最驚心動魄的歲月。
早幾個月,突然成為中國人民族英雄的網紅「鐵頭」就靠着靖國神社的一泡尿,迅速成名。對於極大部份人而言,靖國神社直接跟甲級戰犯畫上等號。其實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陣亡軍人外,它同時紀念日本內戰捐軀的兵士。
最近香港網上很流行的動植物公園大正神社相傳曾經擺放過的「南海神社石」也安放在遊就館內,想必不少香港人是專程過來看的。
明年是終戰80周年,靖國神社內的戰爭博物館遊就館即將要進行展品更替與維修。
西南戰爭結束時,以陸軍大臣山縣有朋為中心,日本希望能夠建設一所展示古代武器、彰顯尊崇御祭神的遺德的設施。他們雇用了意大利的僱傭教師,把博物館設計成意大利古城式建築,最後在明治15年(1882年)日本歷史上第一所軍事博物館正式開幕。
明治31年的遊就館
現在的遊就館
從九段下地鐵站出口前往靖國神社入口才不過3分鐘的時間,頂着早上的陽光,「甲光向日金鱗開」的句子在腦海一閃而過。
鐵頭灑尿的位置早就封鎖起來,金屬的鳥居依然歌頌鐵血的輝煌時代。
在抵達本殿前,還必先經過大量歌頌和平的紀念碑。
古代中國文學就流傳大量關於戰爭的詩歌,千百年來熟習漢學的日本文人也不遑多讓。
假如買本1904年的日本時事雜誌,投稿專欄也滿是歌頌軍隊士兵奮勇抗敵的漢詩。
「遊就館」取名正是源於《荀子·勸學篇》中「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現時高掛的「遊就館」三字,是閑院宮載仁親王的墨寶。
遊就館入場後全館不能拍照,要認真學習與記錄建議在進場時預先在紀念品售賣部以100円購買「印章收集本」。重點展室的重點文物都會有介紹,而且還可以收集滿滿一本印章回家紀念。
在玄關位置,零式艦上戰鬥機52型總是遊客的寵兒。這裏不用買入場券,還能隨便拍照。「零式」來自昭和15年是日本皇紀2600年最後兩數值位,這年正是它被海軍採用的年份。
付費買入入場券後,只見遊就館第1展室高懸垂幔,上書日本古今名句,東南西北平分秋色。日本文學翻譯我可不敢亂來,有興趣的自己上網查閱意思吧。
宗良親王(1311-1385年,後醍醐天皇之子)
捨ててかひある
命なりせば
本居宣長(1730-1801年,江戶時代國學者)
敷島のやまと心を人とはば
朝日に匂ふ 山さくら花
三井甲之(1883-1953年,右翼思想家)
ますらをのかなしき命積み重ね
積み重ねまもる大和島根を
大伴家持(718-785年,三十六歌仙)
海行かば 水漬く屍
山行かば 草生す屍
大君の 辺にこそ死なめ
長閑のどには死なじ
由於展覽館定位是軍事博物館,展品年代跨越過千年。當中包括古代的甲冑如源義家的「絲緋縅梅金物鎧」:源義家是鎌倉幕府源頼朝和足利幕府足利尊氏的祖先,是將軍界的「超級老前輩」;當然少不了德川光國讀《史記·伯夷叔齊列傳》之韻事,以及「嗚呼忠臣楠子之墓」的日本三大悲劇英雄楠木正成」事蹟。
時間來到近代,坂本龍馬出現了。不說不知道,原來坂本龍馬早在明治16年、也就是遊就館成立第二年已經在靖國神社被合祀。
沿着參觀路線來到有關靖國神社建築介紹的部份。原來靖國神社早期本殿是明治5年(1873年)由尾強藩的棟樑伊藤平左衛門以木曾及日光良檜之木製作,昭和大修築後就安放在展覽館保存。
圖片來源:靖國神社官方網站
明治年間的日清戰爭(甲午戰爭)與日露戰爭(日俄戰爭)在舊制A-Level中國歷史及世界歷史syllabus各自登場,我相當熟悉。
戰爭被歌頌,捐軀是美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後來日本電視台拍攝了《坂上之雲》,日俄戰爭的名將們就更為大家認識,其中包括廣瀬武夫海軍中佐。
來到2樓電梯前,便看見昭和19年九月海軍開發的特別攻擊機櫻花。
遊就館除了零式戰鬥機外,還有特攻機櫻花以及其周邊的二戰相關展品都可以拍照。
櫻花旁邊是戰艦模型、魚雷實物展示、戰場上遺留下來的物資。
大和號殘酷物語【二戰最終海上決戰】坊之岬海戰 大和號博物館遊記
廣島縣吳市【海上自衛隊吳史料館(JMSDF Kure Museum)】てつのくじら館
廣島縣吳市【入船山紀念館】和洋折衷英式傢伙金唐紙舊司令長官官舍、海上自衛隊五大基地
「漆灰骨末丹水沙,淒淒古血生銅花!」
看見那些殘破的水壺、玻璃藥瓶、一大串金屬狗牌、還有躺在白紙上的遺髮,這裏有數不清的年青生命,在最美好的年紀為了虛無縹緲的「忠君」「愛國」「大義」拋頭龍、灑熱血⋯⋯
//古今中外,那些在土地上沙沙地跑
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兵
都令我悲傷
他們具體地象徵了戰爭對平凡人民的傷害
災難永遠無法比較
因為每個抵受着悲痛的人
他的災難都是銳心切膚之痛⋯⋯⋯⋯//
齊邦媛站在中國人的立場,講的是中國人的苦難;日本平民站在自己的立場,訴說的也是自身的悲哀。
我在遊就館70000多幅照片裏看到生靈塗炭,這是因為我出生在和平年代對戰爭沒有於心刺骨的體會。
這次前往遊就館,其實有個少少期望:找尋「浅田隆治」的相片。可惜的是,透過館內的紀錄,我沒有任何發現。
淺田是我2018年在關原古戰場護國神社遇見的墓碑主人,他在今柯達大廈附近的寶馬山山腳戰死離世。淺田大概在香港大球場被火葬,在香港歷史照片中我曾經看過他在香港簡陋的卒塔婆。
最後淺田落葉歸根,回到了岐阜。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有關這段歷史詳細記載於鄺智文教授與他的團隊浸會大學製作的網站 [步兵第228聯隊] 淺田隆治
來到展示室12號,今年與我甚為有緣份的大和、赤城、信濃等等都在跟我打招呼。大展示室裏有97式中戰車,這是日本陸軍中有代表性的坦克車,曾經出征滿州。一直到昭和50年(1975年)才來到靖國神社奉納。
最後的展示室18號安放大量靖國神社供奉的花嫁人形。為國捐軀的年青生命還未經歷過戀愛與婚姻這些甘甜之事便化作飛灰,遺族以傷痛心情送上花嫁人形希望死者安息。
逛完遊就館原來已經接近3小時,南海神社石就在出口等待我。
下一站,我要去看旁邊期間限定展覽,這是有關軍隊伙食的限定展覽,用生活角度走入軍事,相對沒有那麼沉重。
印象中從2005年到2024年,有關靖國神社的軍事戰爭博物館「遊就館」參觀感想,我就寫了最少四篇。每次從看年輕的自己當時的想法,都會慨嘆成長與時代背景對價值觀的影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