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去探望日本唯一的貓城主,出征現存天守中最細小、海拔位置最高(海拔430公尺)、唯一擁有天守的山城——備中松山城。它是複合式望樓型2重2階天守,只有11米高,比丸龜城再矮了4米。而在現存十二天守中,最高大的天守是31.5米的姬路城天守。

官網:備中松山城
這天岡山有負晴天之國美名,早上陰濕寒冷還下著微雨。開車來到「備中松山城展望台」,只有三個泊車位幸好剛剛空出了一個。只要走1分鐘便來到瞭望台。慶幸季節日子時間都錯誤,依然看見幾片似雲似霧之物襯托着這現存十二天守中最迷你的天守。可是霧中天守很細小,那些宣傳用的漂亮的相片都是用長鏡拍下的吧?!


離開觀賞位置後重新驅車前往備中松山城,跟隨指示抵達了「城見橋公園停車場」。在專人指示下泊好車,在「登城巴士上下車處」付錢買專用的巴士車票,每人500円。



不清楚其他日子或以前的做法,但我們來訪這天並不容許自行開車繼續上山,所有人必須在這裏停車。

平均每隔10分鐘左右便會有登山巴士出現,乘搭巴士5分鐘去到「登城整理巴士上下車處」。
眼前有兩條路可供選擇,雖說殊途同歸都能夠去到天守,但根據地圖指示,如果走左邊的路可以在中途看到「中太鼓之丸史跡」。
「中太鼓之丸」是山腳「御根小屋」和山上「天守」之間的通訊根據地,「太鼓之丸」和「中太古之丸」都是用太鼓訊號傳遞訊息的重要位置。打個比喻就好像萬里長城上烽火台的作用。

經過20分鐘約700米的路程後,來到了「大手門史跡」。這裏還殘留許多石垣,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右側聳立的石垣。古人在天然的岩基上建築石垣再搭建土牆,充分展現自然與人類智慧的結晶。


在行走時比較難看到支撐三之丸的土牆,這土牆部份是流傳下來的舊物,亦有部份已經修復。這是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產,牆壁的高低差區分了現存與修復部份的分別。

三之丸位置很廣闊,這裏可以看到「厩曲輪(馬柵)」和「御膳柵(廚房)」。

繞過這裏的斜坡後拾級而上就來到了寬敞的二之丸。這裏可以俯瞰整個城下町,還有桌椅讓大家休息。角落有個小小的樓梯旁邊寫着「雪隱」,是以前的廁所。

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產的備中松山城是典型上下兩層的山城,但外觀貌似有三層。天守在1683年經水谷勝宗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以攻城戰為前提下設置有地牢也有客廳, 2樓則有神壇(可稱為備中松山城特點之一)。



天守前有隻名叫三十郎的貓。冷門歸冷門,備中松山藩的新撰組谷三十郎可是貨真價實的さ新撰組成員。貓城主的名稱正正就是向這位古人致敬。三十郎城主今年踏入還曆之年,小小的紀念館裏就有他的賀壽壁報板。


經過接近400年的天守當然也需要修復工程。備中松山城在昭和早期曾經解體重修,蟲蛀的柱子現安放在天守內,還有用當時製成的破魔矢。

有人說丸龜城是十二天守中最細小的、也有人說備中松山城才是最小的天守。
香川縣丸龜市【丸龜城 麺処綿谷】現存十二天守 丸龜製麵 香川縣烏冬

根據資料顯示,備中松山城天守高11米,比起丸龜城天守15米更矮;至於外型設計,不得不提國寶五城之一的彥根城天守明明很細小看起來很壯觀,實際是因為天守上的三角形裝飾「破風」讓大家造成錯覺。

島根縣松江市【松江城 現存十二天守 國寶五城】松本藩 堀川遊覽船 堀尾吉晴 千鳥城
備中松山城經歷過多袋煩主,從最早1240年的秋庭氏起,比較著名的有1355年高師直表兄弟之子高師秀。毛利輝元亦曾經佔領備中松山城,在備中跟織田氏展開權力鬥爭。在關員之戰敗北前,這裏一直是毛利氏備中的據點。

松井優征『逃げ上手の若君』
(集英社「週刊少年ジャンプ」連載)
《赤穗浪士》為人熟悉,主角淺野內匠頭於1694年從播州赤穗前來接管備中松山城。大石內藏助曾在這裏擔任管理職務,在役一年。一直直到幕府末期,備中松山城都屬於板倉氏,他們重用山田方谷成功改革藩政,山田方谷從此成為當地名人,一直到今天依然名字響亮。


最後,我穿着這身服裝再加上傷了的膝蓋都能成功上山,大家也必定能夠挑戰成功的。
附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