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歷史事件-香港歷史博物館對面的「六四紀念館」

今天是六月四日。廿五年前的今天中國曾經發生了一件事件,影響着無數香港人,觸動在他們的神經至今。事件經過二十五年,對於很多大陸的新一代來說,反正他們還沒有出生、反正這件事過去了很久,他們不會關心、也不想關心—至少我身邊認識的很多都這樣。

然而這並不是全部的真相。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個私人的博物館—「六四紀念館」,它位於尖沙咀香港歷史博物館對面的六四紀念館自四月底開館以來,大約已有七千多人到訪,其中差不多一半是大陸人。

要找尋這個隱藏於尖東的小型博物館,首先要找到香港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在對面的小教堂(玫瑰堂)側的橫街一棟商業大厦之中,地點算偏僻。

門口的升降機位置以光影打出了標語。

場內一景。

在門口售票處放置的單張、紀念品、印章。

一套五張的明信片。凡是購買紀念品的人士,錢都直接放進後面的透明捐款箱內。

當然,在13億中3500多人真的不多,這也是無容置疑的。如果問我普遍香港人和普遍大陸人其中一項最大的分別是什麼,就是對六四的態度。不論你是不是關心留意政治,只要是在香港成長或生活了好一段日子,都會知道六四這兩個字的份量,在這社會上如千斤重錘敲打著無數香港人的心。

作為一間「活化博物館」紀錄著一件歷史事件,它是這麼寫的:

每年六月四日前夕支聯會的網站例必癱瘓。既然支聯會網站難尋資料,有心追尋當年今日情況的人,大可親身到六四紀念館看看。 紀念館開幕後周一至五,每天平均大約有二百人到場參觀,周末周日人數稍多,累積至今,已有七千多人及籌得十多萬元捐款。

在這個紀念館中除了本地的香港人和大陸人外,還吸引了無數的外媒。筆者參觀當日就受到了法國某家電視台的訪問。

紀念館其實不大,但展出的都是珍貴的歷史資料,當中包括大量的一手史料-當年的各大報章,由人民日報到港媒到英文報紙,。

其實紀念館陳列的資料對香港人而言並不陌生,相反內地人更渴求六四真相,趁來港之際前來參觀。現時六四紀念館已成為永久會址,不同時段來港的大陸旅客都可以到訪。

每一段一段的文字,都是用血寫出來的。故事裡的人屍骨已寒,但流在在生者心中的血還未冷。

當年的文匯報,依然會報導非歌功頌德之事。

各種今日已經噤若寒蟬的媒體和機構,還有我們偉大的香港特首梁振英,當年也曾白底黑字登報聲討。

場內情況。

坐在讀書角可以找到數不清的資料。只有生活在某個空間的人才會堅持這是沒有發生過的事。那是個和我生活於不同空間的世界,我們看得到的,記在腦中痛在心裡,而麻木不仁是因為不知道,還是不想再記呢?

GDP永遠不是神。

過去已有消息指大陸關注支聯會開設六四永久紀念館,擔心讓大陸人知道更多六四真相,如今看來其憂慮並非沒有根據。早幾天有記者訪問了一位到訪紀念館的大陸旅客,大陸旅客表示他是在微博刪評論的小秘書。正因為太多人討論這個話題引起了他的興趣所以抽空前來參觀。這不是最諷刺的話嗎? 有關六四紀念館的資訊如下圖:

六四紀念館官網:http://www.64museum.org (如果不能按進去發生了什麼事不用解釋了吧)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64museum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 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