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Tree:WYNG大師攝影獎作品展—貧富懸殊

部份資料及文字來源:2013年3月29日信報

「買層樓住」似乎是大部分香港人遙遙無期的目標。香港是個富裕的社會,但仍有18.1%市民活在貧窮線下,超過十萬獨居長者、低收入人士、新移民和復康社群。

部份人每天營營役役,仍得不到三餐溫飽,找不到安身居所,他們不單無樓,更蝸居於籠屋、板間房、劏房及天台屋等,這一切成為攝影師鏡頭下的真實畫面。

「WYNG大師攝影獎作品展—貧富懸殊」展出七組入圍作品,包括攝影師陳嬋娟、陳啟駿、陳偉江、趙峰、高仲明、鄭瑋玲、鄔南薰及斯特凡坎漢的照片。在進入展區前,首先要經過特別設計的漆黑的長廊。

曾居住木屋和石屋的策展人鍾燕齊:「選址於太古港島東,由場外到進入展覽空間,具很大對比,反映香港現時的生活環境。」

太古坊是香港非常中產的地方,進入黑漆漆的的展覽空間,走廊沿途聽到雀鳥的聲音,遠處的角落有一架手推車、吊着的火水爐、摺櫈、帆布床等,一件件遺棄的物件,卻是許多低下層人士的生活資源。「香港人物質十分豐裕,隨意浪費,但有一些人每天長時間工作卻得不到生活所需。」

「香港自八十年代至今,已經歷三次大型的市區重建,九龍城寨、觀塘、大角嘴,今天租一間劏房要四、五千元,七十年代大約六百多,可見低下階層的收入與生活環境的差距愈來愈大。」短短的一條走廊,找到的是市區重建棄置物品,見證本港點點居住歷史。

陳啟駿的《尖子》系列,出身自基層的攝影師,專程回到中學,邀請師弟演出的四張照片,以壓抑的表情和肢體動作,訴說不公平的社會現狀。他認為在現今的知識經濟時代,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就是要協助他們「向上流動」與「脫貧」的最佳渠道,政府必須重點改革教育制度。

全場唯一黑白系列,是獲得WYNG特別攝影獎陳偉江的《記錄》。攝影師把平日我們視而不見的人物都記錄下來:「像在垃圾桶旁拾荒的人、推着一車紙皮的人,其中一張相片看見一個瘦到皮包骨的人,大家有否留意到他手上戴着金表,與他本人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些隨手便拾到的物件,就是一班富裕都市人眼中,只是經常更換的配飾。」

香港寸金尺土,鍾燕齊指着一組以居住環境為主題的作品、獲頒WYNG大師獎之一的《豪宅》,由攝影師高仲明以top shot方式拍攝劏房的圖像,盡顯房間的壓迫感。

部份低收入家庭的總收入少於8000元,但卻以多於收入的一半來租住蝸居。他們除了要緊縮開支,還需要面對生活上各種威脅,包括因劏房的電錶眾多以及後樓梯多用作儲物,而面對失火危機、衞生環境惡劣等,但這班住戶大多對搬遷不抱希望,只好無奈地接受命運。

在展覽館的出口附近,可以看到有關香港的貧窮概況的數字和研究。

太古坊林肯大廈有蓋行人天橋則同時展出由學校工作坊包括本地中學學生以及智障人士,通過不同的方法反映自己對貧窮問題的看法創作出的視覺藝術作品。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 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