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都柏林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

到愛爾蘭旅遊除了Trinity College的Book of Kells是必到之外, 另一個比較少人知道的是首都都柏林的National Gallery也是非常值得到訪的. 歐洲的畫作濟濟一堂, 不同風格不同時代的畫作都能在數小時內盡收眼底. 有關美術館的介紹不妨直接參考官網 : http://www.nationalgallery.ie/ 

今次的紀錄是純粹個人的喜好, 希望把欣賞的作品和同好分享. 不代表是美術館裡最重要的作品啊!

在美術館閒逛時, 有一位任職導賞員的老者走來搭訕, 問我最喜歡的是那一幅?

我指一指一幅寫信的女人, 老實告訴他我不太懂畫, 但我知道這幅畫是非常有名的. 他笑說: 不錯, 他一生只畫了37幅畫.

Johannes, Jan or Johan Vermeer (1632 – December 1675) 是個荷蘭人, 他的室內畫是最著名的. 反映的是當時的中產階級的生活.

這一幅在美術館的名作, 經常被圍觀.

即使你不知道以上的寫信女人, 也一定會知道這位戴耳環的少女. 早幾天經過Apple shop, 賣ipad的廣告上就有這幅作品.

要是去年2012年年底有到訪日本而又有去書店看的話, Vermeer的作品正好又再結集成書. 對於這幅畫我的印象極深, 因為在日本時的老師土屋幸子先生就曾給我寄這幅名幅的名信片. 那時我在荷蘭剛剛把梵高的浮世繪明信片寄到日本去了.

不過這幅畫並不在都柏林, 它位於法國羅浮宮. 而寫作本文時其中一幅和樂器有關的則正在倫敦展出.

既然說開Vermeer, 就多看幾幅. 留意它們並不都在都柏林.

Vermeer的作品不但以室內為主, 還以光線取勝.

這幅作品的重點不是低音大提琴, 而是玻璃窗和鏡子的光和影.

我承認在我心目中, Vermeer的作品=經常有桌子出現…

留意右下角, 寫信的女人曾經推出郵票. 難怪這幅作品成為了都柏林美術館的鎮館寶之一了!

掛在Vermeer寫信女人側的是一幅叫寫信男人的作品. 畫家Gabriël Metsu (January 1629 – buried 24 October 1667)也是荷蘭人, 導賞員老者說他模仿Vermeer. 看過了以上Vermeer的作品, 這幅的確有點相近吧?

他是一位人像畫師, 也會畫歷史為題材的作品.

另一幅十分吸引人的作品, 是和羅浮宮Mona Lisa竟然有一點相似的作品 – 這位是Antonia. Francisco Jose Goya是1746生的西班牙畫家, 這幅傷感的女人叫Dona Antonia Zarate (1805), 看得出是南歐人. 女人的黑紗, 黑裙和哀傷的神情栩栩如生. 

這一幅畫看上去很熟悉? Jacques Louis David (30 August 1748 – 29 December 1825)奉行新古典主義, 是拿破崙王朝非常受器重的畫家, 他的作品很多都和拿破崙有關. 話說他是法國大革命的中堅份子, 曾追隨Robespierre並曾入獄. 1792年他被選為國民公會的代表, 成為公共教育委員會和藝術委員會的委員. 他為大革命時期法國博物館的建設和羅浮宮的保護與建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成為法國博物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畫作名叫 The Funeral of Patroclus 這幅在都柏林美術館的也許不夠經典…

這幅拿破崙的畫作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的世界歷史教科書都曾經出現過.

La coronación de Napoleón (1805) 現存羅浮宮.

這其實是我中學三年級時的世界歷史書封面.

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 (also known as Napoleon at the Saint-Bernard Pass or Bonaparte Crossing the Alps) 1801 至1805年間繪製.

他桃李滿門, 有無數學生, 也對法國的博物館有極大貢獻, 故讀法國史的話不得不知道他.

有關Jacques Louis David的更多作品可以到這裡觀看:

http://www.jacqueslouisdavid.org/

看完瑰麗無比的登基和拿破崙威風的模樣, 英國的Thomas Gainsborough (christened 14 May 1727 – 2 August 1788) 的農家小童畫出了英國當時一般人的生活. 我以前也喜歡看漂亮的宮廷生活畫作, 覺得古代的歐洲是最完美的.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除了少數的貴族和皇族外, 一般人的生活還是很刻苦的. 正如我喜歡的梵高也有刻畫農民的辛酸, 如吃薯仔的場景等等.

Cottage Girl with Dog and pitcher (1785) 這幅畫明明在美術館看到, 可是怎麼網上說這是Private Collection, 這一點現在還搞不清楚.

最後一褔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Simon Vouet (9 January 1590 – 30 June 1649) 的四季. Simon是把意大利巴洛克風格引進法國的代表人物. 這幅畫吸引我的原因只有一個: 圓形.

老者導賞員指導我: 四季的代表以擬人法表達, 一個追趕著另一個. 拿著花環的少女春天正把男子冬天拉走, 而冬天帶著一隻狗把秋天的小孩趕走. 後的的夏天正在和春天合力把冬天拉走.

最後在美術館的書店發現了這本書, 是一位愛爾蘭的畫家Harry Clarke (March 17, 1889 – January 6, 1931)為童話故事畫的插畫. 大人看的話會被吸引住. 話說他的作品在二戰時曾經被破壞, 傳世的並不多. 他是土生土長的都柏林人, 在生時對藝術推動有很大的貢獻.

Wild Swans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看完美術館後, 就到都柏林另外兩家博物館去拜訪. 以免費的博物館來說, 還真是非常值得參觀的!

愛爾蘭上網wifi租借: http://www.telecomsquare.hk/kirisan/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關注Blog主Twitter:https://twitter.com/wongkiri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 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